2020年由于暖冬等原因,蚊子密度比往年多40%左右,尤其正值梅雨季,蚊子繁殖更快,其中的白蚊、伊蚊能传播登革病毒,一旦输入性蚊媒登革热出现在本地,疫情可能会传播。目前镇江句容已经出现一名登革热患者,一名29岁小伙在柬埔寨务工时感染,回国后已得到有效治疗。
蚊虫叮咬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,目前,登革热已经进入高发季节!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,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。7月9日新加坡《海峡时报》报道,新加坡登革热病例持续增加,已超1.5万例。新加坡已连续5周每周新增登革热病例数超1000例。
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、登革热、登革出血热(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),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、高热、头痛等;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、出血倾向、淋巴结肿大等。本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,我国广东、香港、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。由于本病系由伊蚊传播,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,一般在每年的5~11月份,高峰在7~9月份。在新流行区,人群普遍易感,但发病以成人为主;在地方性流行区,发病以儿童为主。
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,所以其他方面的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,专业的杀虫公司来讲述如何做好登革热的预防。
一、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、消灭蚊蚴:疏通沟渠、下水道,防止积水,填平洼地、翻盆倒罐清除积水。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,对于花瓶等容器,每星期至少清洗、换水一次,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。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,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。花盆底易积水处投放灭蚊幼缓释剂。
二、预防登革热要杀灭成蚊:在住宅、办公室、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。目前可采用下列几种:
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:其制剂有二氯苯醚菊酯,胺菊酯等,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,特点是杀虫效果强,对人畜毒性低。
溴氰菊酯:属于触杀药(即接触中毒)可采用药物稀释喷洒,杀虫作用强,对人畜毒性低。
三、预防登革热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
1、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。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,室内可点燃蚊香。
2、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,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,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驱避蚊虫的药物;
3、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;
四、预防登革热要隔断人为传染:一旦有病人发生,要早就诊,早报告,早诊断,早隔离,早治疗。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,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