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翅虫是隐翅虫科属昆虫纲的杂食性昆虫,又被称为“影子虫”“青腰虫”。隐翅虫多数细长、体小,两侧平行,头、翅和腹尾呈黑色,前胸、腹部及足为橘黄色,形似大蚂蚁。隐翅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,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隐翅虫分布范围广,几乎遍布世界,喜潮湿环境。隐翅虫并不是甲虫,而是一种黑色蚁状小飞虫,因其虫翅藏匿于腹下不易觉察而得名。头黑色,胸桔黄色,有足3对,在广东地区多见。它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等阴暗处,昼伏夜出,多喜向有灯光处飞行,尤其是日光灯。因此其致病多在人们睡眠中发生。当它爬行到人体表面,并不叮咬人体和放出毒汁,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,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汁沾染皮肤,引起皮肤损害。皮损多发生在外露部位,如面部,颈部,四肢,表现为条索状,斑块状,点状,片状水肿性红斑,其上有密集排列的小丘疹,水疱或脓疱,严重者有糜烂,渗出。自觉灼痛或微痒。个别可出现剧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。由于多于第二天起床时发现。

下面杀虫公司介绍该怎么防治隐翅虫。
防治隐翅虫首先要做到夏季睡觉要关好门窗。假如有纱窗的要尽量关严,假如纱窗眼子粗的隐翅虫可以从纱窗缝隙中进入屋内,因此必须关窗。
家中可备溴氢菊酯或奋斗呐类杀虫剂对室内和四周环境进行喷洒杀。当你离家时可在屋内喷洒杀虫剂以杀死已进屋的隐翅虫。
因为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喜欢扑灯,因此入室之后尽量少开灯,或者在灯下放一盆盐水,利用隐翅虫的趋光性捕杀之。
当隐翅虫接触皮肤时,会有爬行感或异物感,这时千万不能用手捏死或拍打,以防隐翅虫分泌的酸性毒液感染皮肤。应该将其抖落在地上,用脚踩死。清除房屋四面的朽木、废料、杂草,让隐翅虫无孳生场所和栖息地。不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,保持室内整洁。
